在初次照顧寶寶的時候,一定會覺得手足無措吧?當寶寶在哭泣的時候,我們會覺得慌張;當寶寶莫名大吼大叫發脾氣時,我們可能會覺得無奈或無助,這都是人之常情喔。

在心理學的理論中,情緒、想法和行為是息息相關的。情緒會影響我們的想法,讓我們表現出不合宜的行為,最後又導致情緒更加惡劣。所以家長/照顧者能夠在陪伴寶寶時,可以聚焦在寶寶情緒反應背後的「行為目的」。

情緒課程分為「情緒辨識、情緒覺察、情緒表達與情緒調節」四個部份。

為了要更貼近0-18 個月嬰兒的需求,本手冊除了會詳細解說照顧者該如何應對嬰幼兒情緒以外,亦會提供抒壓方法協助照顧者照護自己的情緒。

最後,0-18 個月的嬰兒發展差異性相當大,所以本手冊所列之情緒發展,只是一種平均的表現,較難一體適用之。

 

嬰兒的情緒發展階梯圖

上圖顯示:人從出生開始,便會透過「笑」與「哭」來表達自己的情緒。寶寶此時的笑容,只能粗略的表達自己覺得很「舒服」。而幾個月之後,寶寶才會繼續發展憤怒與恐懼等較為複雜的情緒。

 

 

引用資料來源:

衛生福利部/ 嬰幼兒心理發展與育兒EQ成長 2017.07版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Sunny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