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 個月至3 歲的幼兒情緒發展,已隨著年齡的成長而逐漸明朗,此時期的幼兒已發展出大部分的情緒反應,其中包括驕傲、害羞、內疚等複雜情緒。

此外,18 個月至3 歲幼兒的情緒發展曲線,呈現穩定與不穩定的狀態不斷交替循環,如整歲年齡1 歲、2 歲、3 歲屬於穩定期;而在半歲如,6 個月、18 個月、與2 歲半都屬於不穩定期。然而不穩定的狀態也正是幼兒邁向下一個穩定時期的基礎。

 

18 個月-3 歲幼兒的情緒覺察

此時期的幼兒已經能運用動作或表情來表達情緒,譬如開心的笑聲、皺眉、抿嘴及睜大眼睛等等,豐富的表情來顯示當時的心情。

照顧者可以這麼說:「你很高興喔,看你笑得好大聲!」、「你看起來很喜歡這個玩具喔!」等等話語,來幫幼兒說出他的感覺,如此將有助於幼兒更清楚覺察及表達自己當時的情緒。

 

18 個月-3 歲幼兒的情緒表達

大多數18 個月-2 歲的幼兒,已經具有使用表情及動作表達當時情緒的能力,但在語言表達上卻仍然感到挫折,因此他們會以誇大的動作或表情來宣洩情緒。至於2 歲半-3 歲的幼兒,還沒有發展出自我安撫情緒的能力,因此當他們收到不喜歡的禮物時,無法假裝出高興的樣子。這時候,照顧者可以這麼說:「看起來,這不是你現在最想要的禮物喔!」如此可協助幼兒合宜的表達負面的情緒。

 

18 個月-3 歲幼兒的情緒理解

「情緒理解」能力,是指幼兒能夠了解自己出現該情緒的原因(教育部,2013)。照顧者可以豐富的表情、高低不同的聲音和幼兒互動,譬如大聲喊:「我生氣了!」,配合臉上嚴肅的表情加上跺腳的動作,如此一來可以引起幼兒注意重要的事情,並傳達對幼兒所正要做的事情的感受,以提供幼兒學習辨識及解釋情緒的來源。

 

18 個月-3 歲幼兒的情緒調節

18 個月-3 歲的幼兒,已經學會以皺眉或緊閉雙唇的行動,以壓抑其怒氣或哀傷,照顧者需要提高對幼兒情緒表現的敏感度,才能適時地同理及關懷幼兒的負面情緒。譬如當幼兒害怕打針時,照顧者可以要幼兒閉上眼睛或讓他看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如圖片、玩偶等方式,來轉移注意力。又如幼兒想出去玩時,提醒幼兒「現在不能出去,外面太熱了,但等長針到6 的時候就可以」等解決問題的方法,處理幼兒的負面情緒。

 

幼兒情緒與因應對策

情緒之一「喜」:興奮、快樂、高興18 個月-2 歲的的幼兒除了表情與動作外,已經比較會使用語言來表達當時的情緒。幼兒們喜歡碰觸任何物品,摸摸家裡的罐子、擦擦桌子、翻散抽屜裏的衣服、探索垃圾桶……;他們會被任何東西吸引,也時常發出咯咯大笑,尤其受到誇獎時,他們更感覺開心。

 

2 歲半-3 歲的幼兒,語言的使用更流利了,喜歡問「為什麼?」,一見到新奇的物品也總能引起他們驚訝又興奮的喜樂之情,譬如看到馬路上的工程車、施工的人員、公園的搖椅、好吃的冰淇淋……等。

 

※面對幼兒的興奮、高興的反應

照顧者可以這麼做:

1. 同理幼兒的感受:照顧者要從幼兒的角度來體會他的感覺,跟著他一起開心、一起高興。

2. 佈置溫馨清爽的環境:家中環境如能整齊乾淨,能使幼兒放鬆情緒。

3. 注意幼兒的安全:18 個月-2 歲的幼兒還不懂得分辨危險,卻又總是動個不停,2 歲-3歲的幼兒雖沒有那麼固執,但仍然不能預想危險的情境,尤其當他在興奮的時候,照顧者需為他佈置一個安全的環境,如使用安全插座蓋、將尖利刀具、藥品、易燃物等放在幼兒無法碰觸的地方。

4. 提供多樣的生活經驗,激發幼兒不同的情緒:如帶幼兒搭捷運、火車等各種交通工具、參觀美術館、展覽、……。

 

情緒之二「怒」:生氣、憤怒

此階段是幼兒憤怒情緒發展的高峰,常出現暴躁、緊張、霸道、……等行為。18 個月-2 歲的幼兒會像隻無頭蒼蠅到處亂跑、動個不停、喜歡唱反調、常說「不要!」、「我的!」。2 歲半時往往會因為不如他意,而反應激烈的大聲吼叫、亂丟東西、甚至在地上打滾或咬人踢人。譬如,沒有得到想吃的東西、想要的玩具、在你最忙碌時吵著餵他吃飯、天冷時堅持穿短袖、每天要講相同的故事……等。

然而,這些都是因為幼兒急於展現自己的獨立能力,卻每天都發現自己能力不及所帶來的挫折與無奈。

 

※面對幼兒憤怒的處理

照顧者如嘗試與叛逆又固執的18 個月-3 歲幼兒說理,只會感到挫折與氣憤,突勞無功。下列提供照顧者因應的策略:

1. 首先需了解幼兒憤怒的原因,並允許幼兒用「哭」和「說話」的方式發洩情緒,盡量移轉引發幼兒憤怒情緒的刺激;或可暫時不理會幼兒的哭鬧,坐下來說:「我陪你哭完」,以表達同理及陪伴的意思來安撫幼兒。

2. 在處理幼兒的負面情緒時,需態度堅定、溫和,避免自我情緒失控,也不可一味的滿足幼兒無理的要求。當需要拒絕孩子的要求時,可以這樣說:「現在外面下雨了,不能出去玩。」、「琪琪該回家了,媽媽在家等我們太久會擔心喔!」。

3. 先同理幼兒的情緒,然後示範解決的策略,可以這麼說:「你也很想玩那個車子對不對?那我們去問問小明可不可以借我們玩好嗎?」

4. 當幼兒過度疲累也容易引起負面情緒,因此照顧者應該給予幼兒充分的睡眠,並維持一致的就寢步驟。

5. 暫時性的忽視:當幼兒大發脾氣時不要理他,等他情緒平靜下來再處理,以免幼兒學到哭、鬧就可以達到目的的錯誤行為。

6. 照顧者生氣憤怒情緒的良好示範:當照顧者有情緒時,可以這樣說:「我現在很生氣,因為你……」或離開一下讓自己情緒平靜下來,或深呼吸,切勿動手以免傷及幼兒。

 

情緒之三「懼」:害怕

對幼兒來說害怕是一種緊張、急迫的不愉快情緒。2-4 歲的幼兒,因無法分辨「假裝」與「現實」的區別,而常出現暫時性恐懼,他們可能會大哭、躲起來、害羞或怕生等等,而過度害怕甚至可能造成口吃現象。令幼兒感覺害怕的事物包括,1 歲時突然的巨響、打雷、陌生的事物。2 歲時會害怕鞭炮聲、怕黑、巨大的東西甚至媽媽出門。3 歲時則害怕有皺紋的人、假面具和動物等等。幸好,這些現象大部分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除。

為何孩子會變的這麼容易害怕?原因可能是幼兒還無法清楚分辨「假裝」和「現實」,所以會產生害怕的情緒。表現的方式可能是害羞、大哭、怕生、躲藏,過度害怕甚至容易造成口吃。

 

※面對幼兒害怕的處理

照顧者可以這麼做:

1. 尊重幼兒害怕的感受,給他一段時間,照顧者可陪伴幼兒接觸和熟悉恐懼的東西,如逐漸接觸小狗。

2. 先了解引起幼兒害怕的原因,然後握著他的手,看著他的眼睛,可以用溫的語氣輕輕的問:「你是不是害怕剛才的聲音呢?」

3. 切勿以恐嚇的方式來規範幼兒,譬如「虎姑婆來了」、「警察來了」,以避免日後幼兒形成膽怯的性格。

4. 針對目前讓幼兒害怕的事物處理:「我們一起來看看床底下有沒有怪物。」,切勿因此而嘲笑或處罰幼兒。

5. 適時的陪伴幼兒身邊,增加安全感,如說故事給他聽,一起聽音樂等。

 

情緒之四「忌妒」:尋求關注18 個月的幼兒開始出現嫉妒的情緒,到3-4 歲時抵達高峰。尤其當出現家中有新生兒出生、父母教養態度不一致,幼兒園老師的差異態度等。幼兒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力而表現出咬人、抓人、踢人、打人等直接的攻擊行為,也可能出現尿床、吸手指等退化行為。

 

※面對幼兒忌妒的處理

照顧者可以這麼做:

1. 先了解引起幼兒忌妒的原因。

2. 照顧者需公平對待家中每一位幼兒,對孩子多付出關心。

3. 找出並誇獎他好的表現,如鼓勵他以兄長愛護弟妹增加其榮譽感,便能減輕忌妒心

4. 照顧者不要比較幼兒彼此間的差異。

5. 給他一段專屬的陪伴時光,讓幼兒感受到關心,可以陪他一起說故事、玩積木……。

 

情緒之五「焦慮」:分離的焦慮分離焦慮是幼兒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正常情緒,並且在1-2 歲達到高峰。

當幼兒看到主要照顧者拿起皮包、穿外出服表示要離開的樣子,都會出現緊張不安的情緒。當他們了解照顧者只是暫時離開,會再回來,幼兒的分離焦慮就會慢慢降低。

相反地,當幼兒對主要照顧者的離開顯得沒有反應時,照顧者需要注意觀察幼兒是否有其他問題存在。

 

※面對幼兒分離焦慮的處理

照顧者可以這麼做:

1. 首先深呼吸先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,因為這時期幼兒出現分離焦慮是正常的。

2. 積極的回應幼兒,以溫柔的眼光看著幼兒,溫和的口氣對幼兒說:「你怎麼啦?看起來不開心嗎?媽媽現在要去上班,在你吃晚飯的時候,我就回來了。」

3. 照顧者必須守信用,如告訴幼兒會吃晚飯後回來,就一定要做到,以建立孩子對他所處世界的信賴與安全感。

4. 允許幼兒可以在照顧者離開的時候帶著心愛的玩偶、毯子、玩具等作為陪伴。

5. 切勿大聲斥責、處罰,不僅無法降低幼兒分離焦慮情緒,更可能使幼兒產生恐懼。

 

 

 

 

引用資料來源:

衛生福利部/ 嬰幼兒心理發展與育兒EQ成長 2017.07版

arrow
arrow

    Sunny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